有关抑郁的常识_儿童抑郁证心理咨询_广州心力爱咨询

广州心力爱心理咨询机构,带您走出心理困惑 咨询热线: 183-445-93481

有关抑郁的常识

文章作者:广州心力爱咨询 浏览量:389 类型:黄智敏点评文章 发布时间:2020-10-15 17:39:21 分享:
    一、抑郁症会遗传吗?
    也会也不会。有证据表明,基因对抑郁症的发病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抑 郁症有很多类型,重型的抑郁症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比较大。
    然而,基因不是影响抑郁症发病的唯一因素。这就像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因 为经济决定的一样。而且,即便是有遗传的可能性,也不是遗传抑郁症这个病, 而是遗传这个病的发病素质。也就是说,即便你的家族中有抑郁症的“基因”, 但是你也不见的就会出现抑郁症的发作,后天教育、自我调节得当的话,即便有 抑郁症的“基因”,也不见得就一定会患有抑郁症。
    另外,如果你的父母、亲戚中有人得过抑郁症,而你也得了抑郁症,这并不 就等于你遗传了抑郁症的基因。医学界判断遗传的证据在于基因的测查,而不在 于这种家族中是否曾经出现过抑郁症患者。但是目前尚未确定抑郁症的遗传基因 是什么,所以抑郁症的遗传还是一个有待证实的医学假说。

    二、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这还是个医学难题。
    至今为止,医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还没有确定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
    总的来说,专业界的看法是
    (1)抑郁症是一个综合征,就像发热一样,各种原因都可以引起发热,而 不同类型的抑郁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2)有四大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有重大影响:遗传、心理、社会、脑内神 经递质的改变。其中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是最直接的发病因素,因为无论是遗传 还是心理、社会因素都会改变脑内神经递质,从而引起抑郁症的表现。相应的,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也都会改变脑内的神经递质,从而治疗抑郁症。

    为什么抑郁症需要服药,纯粹的心理治疗不行吗?
    感冒不服药也会好,为什么有些人还会服药呢?因为过程太痛苦。
    抑郁症也一样。
    不服药的话,轻型抑郁症也会经过心理治疗缓解,但是过程太痛苦。而且, 这个过程中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治疗的时间也会加长。
    所以,即便从经济角度考虑,边作心理治疗边服药也是有利的。
    而重型抑郁症必须服药,因为自杀危险性很高。
    把抑郁症看作是纯粹的心理疾病或者纯粹的生理疾病都是几个世纪前的 落后想法。
    其实,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分不开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大脑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变化。我们情绪、思想 变化的时候,我们脑内的神经递质也会发生改变。
    所以,心理治疗能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而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的药 物也起到了改善情绪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从一个神经细胞向另一个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 细胞彼此并不互相接触。他们之间存在很小的间隙,称为突触。当一个神经冲动 传递的时候,传出信息的神经细胞释放出少量的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把信号 传递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如此传遍全身。抑郁症主要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有关。 很多抗抑郁药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的含量来达到情绪改善的作用.

    四、为什么有时候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抑郁症好了又复发?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抑郁症一开始会出现好转。但这是一个临床的假象,
    称为“移情性好转”。
    这种好转是因为来访者对医生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而暂时掩藏或忽略内心 冲突和痛苦而出现的。随着治疗的深入,这些掩藏的部分又表现出来,从而造成 了人们的错觉,抑郁症好了又复发。
    所以,心理治疗一般都需要几个疗程的治疗。即便是短程心理治疗,也需要 15-20次的会面。
    而三、五次就治愈的案例,大部分出现的都是“移情性好转”。

    五、抑郁症可以断根吗?
    这就像问感冒可不可以断根一样。
    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足够疗程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大约2-3年),约三 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都可以治愈或得到明显的改善。日后生活中注意心理 保健的话,复发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有很小一部分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会经过治疗后没什么效果或效果维 持时间很短,这一类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是根本就没有彻底治愈过,谈不上断根的 问题。
    很多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复发其实是自己造成的,而不遵照医嘱擅自停药、 减药、加药,不定期随访,心理治疗刚起效就退出,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心理保健
    等等。
    而抑郁的情绪是根本不可能“断根”的,抑郁的情绪是我们正常情绪的一部 分,完全没有抑郁情绪的人恰恰是不正常的。

    六、什么叫做抑郁性神经症?
    做心理治疗的抑郁者很多都有抑郁性神经症,而不是重型抑郁症。
    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往往有社会心理因素的,与咨询者的个性偏离有关; 咨询者有治疗要求,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主要表现是对日常活动和娱乐的兴趣明显减退,体验不到乐趣;对前途悲观 失望,但是并不绝望;感到打不起精神,缺乏动力和热情,似乎什么都不想做, 也不想动;自我评价下降,,常常自卑、自责、内疚;感到生命缺乏意义与价值, 甚至企图自杀,但在具体实施上,则又顾虑重重;常常伴有焦虑和躯体不适。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心有矛盾和冲突 治疗以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七、什么叫做反应性抑郁?
    反应性抑郁,是指由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紧张等应激因素引起的抑郁状 态,人们叫能够理解这种抑郁,有些人会认为这种抑郁无需治疗。
    在遭遇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离婚、丧偶、失业、自然灾害、长期的不良竞 争等后,可以使人患反应性抑郁。它与正常人表现出的忧伤、苦恼、气馁等悲伤 情绪不同,正常人的悲伤情绪往往在短时间的发泄后迅速恢复正常;而反应性抑 郁则不同,它是以未被克服的心理冲突为基础而发病的,抑郁情绪严重,持续时 间长,其严重程度必须达到使其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才能诊断。
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八、抗抑郁药会让人变呆,让人上瘾吗?
    常用的抗抑郁药分为三环类、四环类、SSRI类和SNRI类药物。
    所有的药物治疗抑郁的疗效都是差不多的,所有的药物都有副反应。
    三环类和四环类(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马普替林)等的特点是价格便宜、 副作用大。
    SSRI类和SNRI类(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新等)是新开发 的药物,特点是价格昂贵、副反应小。
    人们看到的精神病患者的“变呆”有两种原因:一是病情本身的表现,如重 型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缓慢、活动减少、抑郁性假性痴呆等,这种情况恰恰是说明 药物治疗力度不够,而不是药物引起的副反应;二是抗精神药物(如舒必利)引 起的锥外系副反应,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是不会引起这样的副反应的。
    而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不会让人“上瘾”,产生躯体依赖。但是有依赖特点的 人会对所有的药物都产生心理依赖,心理依赖主要靠心理治疗解决。
    抗抑郁药物的副反应主要是脸红、心跳加速、便秘、恶心、失眠、焦虑、头 晕、口干、性功能下降或亢进等等,一般来说,大部分副反应会顺着用药时间延 长而减少或消失。

    什么叫做继发性抑郁?
    很多疾病如流感、艾滋病、肝炎、癌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动脉硬化、癫 痫等,使用很多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甲基多巴、普萘洛尔、口服 避孕药、激素、阿的平等也后都会出现抑郁,为继发性抑郁。后者也被称为药源 性抑郁。
    其实继发性抑郁很常见,住院病人大约三分之一都会出现,只不过我们国家 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还不可能常规性的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十、中老年人也会得抑郁症吗?
    是的。虽然抑郁症主要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更年期抑郁是很常见的中老年抑郁类型。以前由于医学界内部的各种原因, 很多医生对精神病学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很多更年期抑郁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或更 年期综合症。
    女性45 — 55岁、男性50 — 60岁这个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心理上变化较 大,生理上免疫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降低,常 常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和情绪上的变化,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 婚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出现抑郁。
    更年期抑郁一般起病缓慢,逐渐发展,病程较长,开始多表现为失眠、乏力、 头昏、头疼、烦躁不安等各种躯体不适感,然后患者常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悲 观消极,对比现在,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对平 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儿童抑郁证心理咨询特别是易疲劳,休息后也不能缓解,有些人会觉得自己 是一个”只会吃饭,不会干事的废人。”
    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合并短期的支持性心理治疗。
    老年期抑郁也是老年抑郁的参见类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这个问题也比 较突出。
    患者常常感觉有被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寂寞孤独、自卑、觉得死之将至、 万念俱焚。很多人开始多是以各种躯体不适主诉到综合医院去就诊,患者的主诉 与临床躯体检查结果不相符合,各种治疗方法也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其实这是 老年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情绪的结果,只要医生多问一下情绪方面的问题,是 可以发现抑郁情绪的。
    老年抑郁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合并家庭治疗效果较好。

    十一、女孩不会抑郁,因为还没有性发育!
    一般来说,抑郁者是女性多于男性。成年女性得抑郁症的比率比成年男性大 约要高出两倍。但是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在青春期前,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 易抑郁。进入青春期后,女孩子得抑郁的比率就超过了男孩两倍。
    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性激素外,心理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马萨诸塞大学的Susan Gore发现,抑郁的青春期女孩倾向于过度关心和过 度卷入家庭中母亲的情感问题,而男孩子对家庭问题的敏感性没有这么高。另一 方面,抑郁的母亲倾向于向女孩倾诉而不是男孩。也许这是女孩容易抑郁的一个 原因。
    另一方面,普林斯顿大学的Joan Girgus发现,对躯体形象的关注也是女孩 抑郁的原因之一。
    Nolen-Hoeksena and Girgus发现,女孩子的个性和男孩子比较起来,更加容
    易在情感上依赖人际关系,更少有确定性,被动性更多。所以,在青春期,当女 孩要面临很多突变,如与男性的交往、身体的改变、性欲的出现、社交活动的受 限制等,她们往往会不知如何主动处理,变得沮丧,从而抑郁。
    社会中的男权主义也强化了女孩子的抑郁。如很多社会中要求妇女的形象是 被动的,妇女更容易受到性侵犯和歧视等。
    所以,随着女孩子长大,抑郁的危险性也增加了。

    十二、心理医生也会得抑郁症吗?
    当然了,而且心理医生得抑郁症的比率还比其他人群要高的多。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抑郁症患者或者自身心理有问题的人容易选择 心理治疗这个行业;第二,心理医生长期暴露于不良情绪中,容易卷入;第三, 心理医生这个职业本收不太受社会尊重,容易受歧视,故会造成心理医生的自卑 感。
    所以,一般来说,心理医生自身要注重心理保健,自己要时常接受督导(督导的 其中一部分就是心理医生自己接受心理治疗)。

    十三、不抑郁#快乐
    什么叫做快乐?是有很多的钱吗?是有很多人赞赏你吗?是有漂亮的外表 吗?是有聪明的头脑吗?是有博士学位吗?是有车有房吗?是总是感到自己很幸 运吗?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吗?是你相信自己快乐你就快乐吗?是愿望得到 满足吗?是很多人都爱你吗?是你能控制很多人吗?是你能为所欲为吗?是帮助别人吗?是独自一人沉思吗?……
    很多外在事件的并不能影响到你的快乐,六合彩得主在几个月后快乐程度 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残废者的快乐程度从总体上来说也不比一般人低很多。
    有些心理治疗师(如Meyers)认为:快乐意味着充实、有意义、愉快的生活。 你呢,你也这样认为吗?还是不是?
    有些哲学家认为快乐就意味着欲望的满足。你呢,你也这样认为吗?还是不 是?
    还有哲学家认为,快乐就意味着消除欲望。你呢,你也这样认为吗?还是不 是?
    那么,你认为快乐和抑郁的关系是什么?只要不快乐,就会抑郁吗?只要抑 郁,就不会快乐吗?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心理学家们发现,抑郁的对立面并不是快 乐。比如说,研究发现,一般来说,女性的抑郁者要比男性多。如果抑郁的反面 就是快乐的话,儿童抑郁证心理咨询那么男性的快乐程度应该比女性高。但是,测试发现,不是这样 的。男性和女性的快乐程度是一样的。
    这证明了,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
    也许你己经有体验。当你摆脱了抑郁后,你并不会快乐起来,只是感觉到 痛苦消除了。
    是的,快乐和抑郁并不是矛盾的。它们可以同时存在。痛并快乐着。就像你 对一个人可以又爱又恨一样。
    你不可能同时既紧张又放松。可是你的确可以又抑郁又快乐。
    为什么我们的快乐那么短暂?为什么我们不能承受生命中没有太多强烈的 快乐?
    因为我们像个孩子一样存在幻想。
    我们对人生的幻想有:
    第一,我的生活应该是安全的,死亡、车祸、意外、下岗等等丧失不会在我 生命中发生;
    第二,人们都会关心我、爱我,就像父母一样对我一样。
    第三,我的生命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就像一个摇篮中的孩子一样。
    第四,人们都会尊重我,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这些幻想让我们无法接受社会的自然规律。
    当生活告诉我们,我们的幻想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我不喜欢。”
    正是这种态度让我们和稳定的快乐无缘,而不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父母的死亡,会让一个人不快乐,抑郁,因为他有个幻想:“母亲 不应该这么早就死的。”,但是如果他的想法是,“人人都会死,母亲也一样,人 人都可能有意外,母亲也一样。”他就不会那么抑郁。
    难道世界应该因为我们的幻想而改变吗?
    真正的、稳定的、长期的快乐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这个基础是,我们要承担 起生命带给我们的创伤。不管发生了什么,接受这就是事实。记住,接受事实, 改善未来。

    十四、丧失
    抑郁时,看一下,你是不是正面临着丧失。
    失恋、失业、失意?
    的确,抑郁是丧失的时候的自然反应。
    抑郁的时候,你是不是有失魂落魄的感觉?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死气沉沉?
    是的,丧失就意味着有些东西“死”了。
    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早就提出,抑郁是对死者的认同,通过抑郁,我们在内 心中重新建立起死者的形象,从而缓解悲痛。
    McCoy(1982)发现诱发青少年抑郁的因素是:死亡,由于离婚或工作和父母 分离;搬家引起的朋友的丧失,失恋,由于成长而失去依赖性和童年;受批评 时丧失自尊,传统价值观的丧失;健康状态的丧失;失去目标;和家庭沟通过少; 家庭内部冲突;有抑郁的父母。
    弗吉尼亚医学院的调查发现死亡、婚姻问题、失去朋友、失业可以显著提高妇女 患抑郁症的危险。
    转变抑郁在于你能够转变对丧失的看法。Yapko (1992)发现,你的价值体系 和生活方式影响到你对所有事物的看法。
    如果你认为被父母的人关心是最重要的,那么考进大学离开父母对你来说就 是丧失,会让你抑郁。
    如果你认为年轻美丽很重要,那么变老对你来说就是丧失,会让你抑郁。
    如果你认为年薪10万很重要,而你又达不到,那么你也在经历丧失,会抑 郁。
    如果你认为孩子是很重要,那么离婚后孩子跟对方居住对你来说就是丧失, 会让你抑郁;
    丧失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成长,就是要不断的丧失。

    要走出抑郁,必须面对丧失。




热门标签:儿童抑郁证心理咨询

服务热线:9 : 00-22:00

183-445-93481

珠江新城花城大道7号南天广场

广州心力爱咨询,1对1定制心理疏导方案,助您走出心理阴霾 | 电话 : 183-445-93481
广州心力爱咨询,1对1定制心理疏导方案,助您走出心理阴霾 关闭
联系方式
您的称呼

收起来